-
【2022年成都招商】成都市会展业开启建圈强链 "十大行动" 力争年收入达 1280 亿元
成都市会展业开启建圈强链 "十大行动" 力争年收入达 1280 亿元 一、会展业发展思路:展产融合塑造产业优势 今年成都全市会展行业将实施建圈强链 "十大行动",按照 "办好一个会展活动、聚焦一个产业集群、链接一批优质企业、吸引一群优秀人才、洽谈一众高端项目" 的思路,充分发挥会展活动的 "磁场效应",塑造产业优势,同时利用产业的 "品牌效应" 打造优质会展活动,实现会展业与产业的深度融合、相互促进。 通过举办各类会展活动,聚焦重点产业集群,吸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参展参会,搭建企业交流合作平台,促进产业资源整合和优化配置。例如,在汽车、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产业领域举办专业展会,吸引相关企业展示最新产品和技术,开展商务洽谈和合作,推动产业集群发展。同时,产业的发展也为会展业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和资源,提升会展活动的专业性和影响力,形成良性互动。 二、展产融合长效机制:搭建信息共享平台 为确保产业链和供应链对接畅通、贯通循环,成都市建立展产融合发展长效机制,搭建会展与主导产业信息共享平台。该平台整合了会展主办方、参展企业、产业园区、行业协会等多方资源,实现会展信息与产业信息的实时共享和交流对接。 通过信息共享平台,会展主办方可以了解主导产业的发展需求和趋势,策划更具针对性的会展活动;参展企业可以及时获取产业政策、技术动态、市场需求等信息,调整发展战略和产品结构;产业园区和行业协会可以借助平台开展产业推广和招商活动,吸引更多企业投资兴业。此外,平台还促进了产业之间、地区之间、科学与技术之间、研发与产业之间的交流对接,推动跨领域、跨区域合作,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 三、年度发展目标与展望:规模与效益双提升 今年成都市将力争举办重大展会活动 1000 个,展出总面积 1200 万平方米,会展业总收入 1280 亿元,其中直接收入 130 亿元,拉动收入 1150 亿元。为实现这一目标,成都市将加大会展品牌培育力度,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展会活动;加强会展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场馆承载能力和服务水平;优化会展业发展环境,出台扶持政策,吸引更多会展企业和机构落户成都。 会展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强的产业带动效应和经济辐射作用。通过实施建圈强链 "十大行动",成都市将进一步提升会展业发展质量和效益,推动会展业成为促进产业升级、扩大对外开放、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2022-02-14
-
【2022年成都招商】共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2022 年重大项目名单发布 160 个项目总投资超 2 万亿
共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2022 年重大项目名单发布 160 个项目总投资超 2 万亿 一、重大项目名单发布:开启协同发展新征程 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联合办公室正式印发《共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2022 年重大项目名单》,标志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从夯基垒台迈向整体成势的关键一年迈出了坚实步伐。此次共纳入标志性重大项目 160 个,总投资超 2 万亿元,2022 年计划投资 1835 亿元,涵盖了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生态环保、公共服务等多个领域。 这些重大项目的实施,对于提升成渝地区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推动区域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基础设施方面,包括交通、能源等领域的项目,将进一步完善成渝地区交通网络和能源供应体系,提高区域互联互通水平;在产业发展方面,聚焦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实施一批补链、延链、强链项目,合力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提升产业竞争力;在生态环保方面,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发展项目,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公共服务方面,加强教育、医疗等领域的合作,提升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二、协同发展重点任务:产业与生态双轮驱动 去年底,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四川重庆党政联席会议提出,2022 年两省市要协同提升区域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实施一批补链、延链、强链项目,合力打造一批世界级产业集群。通过加强产业协作,优化产业布局,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跨区域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例如,在汽车、电子信息等产业领域,加强研发设计、生产制造、销售服务等环节的协同,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集群。 同时,协同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加快推进国家天然气(页岩气)千亿立方米级产能基地等重大项目建设。成渝地区作为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肩负着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使命。通过发展清洁能源产业,减少传统能源消耗,降低碳排放,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美与百姓富的有机统一。 三、重大项目实施的意义与影响 重大项目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此次共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大项目的实施,将为成渝地区经济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一方面,通过加大投资力度,拉动内需增长,促进经济稳定发展;另一方面,通过项目建设,提升基础设施水平,优化产业结构,增强区域发展后劲。 从全国发展大局来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是国家重要的战略区域,承担着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重要任务。通过实施重大项目,推动成渝地区加快形成新的发展格局,发挥区域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为全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示范和借鉴。
2022-02-14
-
【2022年成都招商】成都实施重大项目攻坚大会战 三大行动推动高质量发展
成都实施重大项目攻坚大会战 三大行动推动高质量发展 一、重大项目攻坚大会战的总体部署与目标 日前,成都市委市政府印发《重大项目攻坚大会战实施方案》,围绕招引储备、落地开工、加快建设、竣工投产四大环节,谋划提出 4 大类 13 个方面重点任务,大力实施重大产业项目攻坚、重大基础设施提能、重大公共服务倍增三大行动,旨在推动成都在高质量发展中做强成渝极核、当好全省主干、走在全国前列。 在目标设置上,《方案》坚持短期效果与长期效益相统一。未来 3 年,成都力争通过抓项目促投资,基本形成与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相适应的产业支撑体系和宜居宜业环境,工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分别提升至 25%以上。2022 年,确保固定资产投资总量保持高位平稳运行、投资结构显著优化,力争工业投资、民间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分别达到 23%以上和 45%以上,同时将产业功能区内规上工业企业的亩均收入和亩均税收纳入考核目标,突出 “亩产论英雄” 的发展理念。 二、重大产业项目攻坚行动:建圈强链做强实体 重大产业项目攻坚行动以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做强实体经济支撑为核心,统筹推进三次产业深度融合发展。2022 年,成都将围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都市现代农业优势的 20 个细分领域,聚焦重大产业项目招引建设,力争签约落地和开工建设专精特新项目 250 个以上、亿元以上重大产业项目 500 个以上、50 亿级重大产业项目 100 个以上、百亿级重大产业项目 30 个以上,重大产业项目完成投资 2200 亿元以上。 在具体实施中,突出产业级龙头项目引领带动作用。针对集成电路、航空航天、生物医药、新型材料等细分领域,聚焦 “链主企业+公共平台+中介机构+产投基金+领军人才” 模式,挖掘龙头企业资源禀赋。例如,在电子信息产业领域,全力推动晶圆制造、先进芯片等集成电路产业链龙头项目落地 5 个以上,进一步完善产业链条,提升产业竞争力。 同时,招引建设生产性服务功能平台重大项目,支撑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重点引进金融、科技、物流、总部等生产性服务功能项目,提升上交所、深交所、新三板等西部基地功能,引进区块链等金融科技头部企业、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等功能性金融机构聚集,建成四川区域协同发展总部基地,为产业发展提供全方位服务。 三、重大基础设施提能行动:规划引领功能集成 重大基础设施提能行动以增强成渝极核和全省主干功能、提升超大城市治理能力为重点,加快补齐传统基础设施和新型基础设施短板。在传统基础设施方面,以成渝中线高铁、川藏铁路、国家物流枢纽、多层次轨道交通等项目为牵引,全面推进成渝中线高铁 “一线两站一圈”、川藏铁路引入成都枢纽线、中欧班列集结中心示范工程等战略性重大工程项目规划与建设,构建高效便捷的交通网络。 在新型基础设施方面,聚焦超大城市智慧治理,强化融合基础设施提能、信息基础设施攻坚、创新基础设施升级。推进重点场所以数字孪生城市方式构建安全治理方案,升级打造城市大脑 2.0;实施现代交通智慧治理工程,率先推进智慧交通治堵和交通安全保障,形成超大城市智慧治理示范工程。同时,系统推动西部(成都)科学城、天府实验室、国家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建设,力争到 2022 年底前天府绛溪实验室、天府锦城实验室挂牌,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四、重大公共服务倍增行动:共建共享提升品质 重大公共服务倍增行动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目标,深入实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在消费领域,以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为引领,以锦江区等为重点区域,聚焦 5 大维度 25 项指标,率先开展先行试点,加快打造春熙路商圈、交子公园商圈等国际化商圈,推进 SKP 等标志性项目建设,培育新消费新业态新模式。 在民生领域,突出教育、医疗卫生、住房、文化、体育等重点关切,推进一批重大项目。例如,强化集中隔离场所建设管理,提升公共卫生服务保障能力,确保大运会前天府国际健康服务中心一期竣工投运;启动实施体育公园重大项目 30 个,开工建设兴城国际足球体育公园等,完善公共服务设施。 此外,聚焦碳达峰碳中和,深入实施生态惠民示范工程,开工建设龙泉山生态保护修复暨国家储备林等项目,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抢先布局节能环保、氢能等产业新赛道,夯实公园城市生态本底。
2022-02-02
有想补充的信息?点我投稿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